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这次蝗灾,难道当真就无法抑制吗?如果加派人手扑杀的话,蝗灾总会蔓延的慢些,百姓们耕种了一年的粮食,也多少可以收回一些。”
赵俊臣此言,原本只是顺口一说,显示一下自己对蝗灾的关心罢了,毕竟在赵俊臣看来,组织人手扑杀蝗虫这种事情,刘长安身为知府,肯定早已经在做了,只是蝗灾来的太急太快,成效不大罢了。
然而,事实却与赵俊臣的想象南辕北辙。
听到赵俊臣之言,刘长安一脸的惊骇莫名,磕磕巴巴的说道:“大、大人,蝗虫怎么可以扑杀?蝗灾是蝗神降下的天罚,一旦扑杀,得罪了蝗神,那可如何是好?”
另一边,许庆彦也是同样的表情,连声说道:“少爷,蝗虫可不能扑杀,否则就是违抗天命,是要被神灵责罚的!
!”
看到刘长安与许庆彦的表现,赵俊臣不由的一愣。
蝗灾是天罚?蝗虫不能扑杀?否则会得罪蝗神?
把蝗灾这种天灾视为天罚,这种观点在后世看来,颇为可笑,但看到刘长安与许庆彦此时一脸的严肃认真,赵俊臣却意识到,在这个时代,这种论调早已是深入人心。
赵俊臣上一世读书颇多,对于古时之人对于天灾的看法,也略有理解,他知道古人大都会把天灾看作是一种“天罚”
,并对这种“天罚”
极为敬畏看重,一场大规模的天灾,甚至还会逼得皇帝下“罪己诏”
,不管是明君还是昏主,都要在“罪己诏”
中承认自己德行有亏,以祈求上天原谅。
虽然明白这些,但赵俊臣却无论如何都没想到,这种观点在古时竟会是如此的深入人心,仅仅只是因为把蝗灾看做是一种天罚,为官之人就可以任由自己治下蝗虫肆虐、草木皆尽、饥荒遍野,而百姓们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漫天遍野的蝗虫把他们辛苦耕种一年的粮食啃食干净——那可是他们今后一年的活命粮食!
!
然后,赵俊臣突然想起了唐代名相姚崇。
姚崇应该是古时官员中最先反对“天罚论”
的,大约是唐朝开元四年,山东蝗灾泛滥,在所有人都一心指望着“祭天祈福消灾”
时,唯有姚崇一力主张扑杀蝗虫并焚烧虫尸,当时的皇帝唐玄宗颇为开明,最终同意了姚崇的主张。
根据姚崇的建议,蝗灾被迅速扑灭,救活百姓无数,一时间姚崇被山东百姓视为万家生佛,感激无数。
但没过多久,形势却急转直下,第二年山东再次发生大范围蝗灾,一时间“天罚论”
喧嚣直上,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次蝗灾复发是因为姚崇逆了天道,得罪了神灵,之前还视姚崇为万家生佛的山东百姓,对姚崇的看法也突然转变了,认为是姚崇连累了他们,一时间民怨沸腾,满朝上下人人弹劾姚崇,而向来视姚崇为左膀右臂的唐玄宗,虽然再次听从姚崇的建议扑杀蝗虫,却也不得不贬斥姚崇,以此来宽慰世人。
姚崇一生官运平稳,唯独那几年起起伏伏,虽然是各种原因使然,但山东蝗灾,无疑是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政敌们攻击他时最有力的借口和理由。
而自姚崇之后,虽然已是时隔数百年,社会在不断发展,但世人对天灾的看法,依然没有多大的转变。
甚至,因为姚崇这个前车之鉴,都很少有人敢明目张胆的在蝗灾时主张扑杀蝗虫了。
事实上,不仅仅只是蝗灾,无论是旱灾、洪灾、火灾、地震,在这个时候,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总不是自救,而是去求助那些虚无缥缈的蝗神、城隍、龙王、灶王爷和土地神们。
……
就在赵俊臣暗思之时,另一边,刘长安却觉得自己有必要教给赵俊臣一些“常识”
战场上,箭如雨下,骑兵往来纵横,刀光闪耀。...
给花样美男当家教,我的三观被刷新,差点丢了命!不但承受诡异的折磨,还要遵守奇葩的规定。万万没想到,最后拯救我的人,竟然是他前世情缘未了,今生与鬼同行。(铁杆粉丝群41415369)...
武恒生活在宗派最底层,受尽欺辱压迫,但其凭借超乎想象的毅力,最终凑齐永恒青铜币,开启永恒洞天,自此风生水起,与各路天骄争锋,踏上武道巅峰。...
苏云萝本是嫡女,却被人狸猫换太子,成了嫡母不喜,姨娘厌恨的庶女。为给嫡子铺平官路,苏家不惜把她送给病重的王爷冲喜。重生回来,她誓要夺回自己的嫡女身份,然后再挑个好男人嫁了。只是,病秧子王爷为啥缠住她不放?王妃的身份虽然不错,可她不想当寡妇啊。某王爷恶狠狠开口道姑娘,本王的身体都被你看光了,你可要负责!苏云萝怒道那是紧急情况,为了救你命好不好。某王爷我不管,看了就是看了,要么我娶你,要么你嫁我。苏云萝欲哭无泪,这不都一样吗?(男主女主双重生,甜宠文。)新书世族嫡妻正在连载,请支持。封面底图谢谢拾夏大大的授权...
我妈在生我的时候被野兽叼走,十二年后,我爸带回来一个女人,三天后,我爸死了…等更新的书友,可以看我的280万字完结老书算死命...
李曦穿越那年,杨玉环十五岁。这是大唐开元二十一年的春天,剑南道蜀州晋原县,后来被封为虢国夫人的杨花花,和后来身兼二十余职权倾朝野的一代奸相杨国忠,眼下就住在这里,只不过现在的他们,一个还是文君新寡处境堪忧的寡妇杨,另一个则是厮混街头穷困潦倒的杨钊。嗯,就是这样了,虽然套路有点老,不过这个故事应该会很好看。...